Amine-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别称:
Amine-UCNPs
|
性状:
固体粉末或溶液
|
分子式:
N/A
|
溶解性:
水、DMSO、DMF
|
储存:
-20°C,避光
|
纯度:
95%+
|
保质期:
1年
|
运输条件:
低温运输
|
应用:
生物成像
|
温馨提醒:
仅供科研,不能用于人体实验
|
氨基功能化上转换纳米颗粒(Amino-functionalize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UCNPs-NH₂)是一种具有独特光学特性和生物医学应用潜力的纳米材料。氨基功能化上转换纳米颗粒通常由稀土掺杂的无机晶体核心和氨基官能团修饰的外壳组成。核心材料常为NaYF₄,掺杂有稀土离子(如Yb³⁺、Er³⁺、Tm³⁺等),外壳通过化学修饰引入氨基。
这些纳米颗粒能够将近红外光(如975 nm或980 nm)转换为高能量的可见光或紫外光,具有反斯托克斯位移大、发光寿命长、光稳定性高等优点。氨基(-NH₂)的引入赋予了纳米颗粒良好的化学活性,可与其他生物分子(如抗体、药物等)共价结合,实现靶向递送和生物传感。



1. 纳米颗粒的合成
粒径控制:合成上转换纳米颗粒时,需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获得均匀的粒径分布。粒径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其光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稀土离子掺杂比例:稀土离子(如Yb³⁺、Er³⁺)的掺杂比例直接影响纳米颗粒的上转换发光效率,需根据目标应用优化掺杂比例。
2. 表面修饰
氨基化试剂选择:常用的氨基化试剂包括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聚乙烯亚胺(PEI)。APTES适用于硅烷化修饰,而PEI则可提供更多的氨基位点。
反应条件:氨基化反应通常需要在特定的温度(如60-70℃)和时间(如12-24小时)下进行,以确保氨基均匀覆盖在纳米颗粒表面。
避免团聚:氨基化过程中需防止纳米颗粒团聚,可通过超声分散或添加分散剂来维持其均匀分散。
3. 纯化与表征
纯化步骤:氨基化反应后,需通过离心、洗涤等步骤去除未反应的试剂和杂质,确保纳米颗粒的纯度。
表征手段: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纳米颗粒的形貌、尺寸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
4. 稳定性与功能性
稳定性测试: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测试纳米颗粒的稳定性,确保其在目标应用环境中的分散性和化学稳定性。
功能验证:通过与生物分子(如抗体、药物)的偶联实验,验证氨基功能化的成功与否及其生物相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