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碘化丙啶
CAS:25535-16-4
别称:
Propidium iodide
|
性状:
橙红色粉末
|
分子式:
C27H34I2N4
|
溶解性:
溶于有机溶剂
|
储存:
-20°C,避光
|
纯度:
95%+
|
保质期:
1年
|
运输条件:
低温运输
|
应用:
细胞活力检测
|
温馨提醒:
仅供科研,不能用于人体实验
|
产品描述
碘化丙啶,英文名为 Propidium Iodide,简称为 PI,属于小分子芳香化合物。从化学结构上看,它具有分子构型。在常态下,PI 本身并不具备荧光特性。然而,当它与双链 DNA 或 RNA 接触时,会凭借分子间的作用力嵌入到碱基对之间。一旦成功嵌入,在 535nm 左右波长光的激发下,PI 就会释放出红色荧光,其发射波长在 615nm 左右。PI 与 DNA 形成的复合物,其荧光强度呈现出与核酸含量成正比的关系。基于这一特性,在细胞研究领域,科研人员可利用荧光检测手段对细胞内核酸进行定量分析。具体操作时,将 PI 与细胞样本混合,PI 进入细胞与核酸结合,随后通过荧光检测仪测量荧光强度,依据预先建立的标准曲线,就能准确推算出细胞内核酸的含量,为细胞周期分析、细胞Apoptosis 检测等实验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小工具
快速订购



产品问答
碘化丙啶染色细胞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碘化丙啶染色细胞的基本步骤包括细胞准备、细胞培养、细胞清洗、细胞重悬、细胞孵育和分析细胞。具体步骤可能因实验条件和要求而有所差异,但大致流程是将细胞用适当的缓冲液洗涤后,加入含有碘化丙啶的染色溶液进行孵育,最后用流式细胞术或其他方法进行分析。


相关产品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