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G-NA,1,2-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钠盐)
1,2-distearoyl-sn-glycero-3-phosphatidyl-rac-glycerol sodium salt
别称:
CAS:124011-52-5
|
性状:
白色固体
|
分子式:
C42H82O10PNa
|
溶解性:
溶于氯仿
|
储存:
-20°C,避光
|
纯度:
95%+
|
保质期:
1年
|
运输条件:
冰袋运输
|
应用:
药物传递
|
温馨提醒:
仅供科研,不能用于人体实验
|
产品描述
DSPG-NA是一种两亲性磷脂分子,其核心结构由三部分构成,赋予其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学功能:
疏水性尾部(硬脂酸链)
组成的饱和脂肪酸链。两条长链通过酯键与甘油骨架的1、2位羟基结合,形成稳定的疏水核心。硬脂酸链的紧密排列赋予分子良好的膜融合性和机械稳定性,使其能够模拟细胞膜的脂质双层结构。
亲水性头部(磷酸甘油基团)
甘油骨架的3位羟基与磷酸基团(PO₄²⁻)结合,形成磷酸甘油酯骨架。磷酸基团进一步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甘油分子,构成磷酸甘油头基。磷酸基团在生理pH下带负电荷,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细胞膜表面的阳离子(如Ca²⁺、Mg²⁺)结合,增强与细胞膜的亲和力。甘油的存在提高了头基的极性,赋予分子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
钠盐形式
磷酸基团上的一个氢离子被钠离子(Na⁺)取代,形成磷酸甘油钠盐(PO₃Na⁻)。钠离子的引入中和了磷酸基团的负电荷,减少了分子间的静电排斥,提高了其在水相体系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便于在生物实验中应用。
小工具
快速订购



产品问答
DSPG-NA与其他磷脂的区别?
与DPPG-NA的区别:
DPPG-NA(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钠盐)的硬脂酸链被棕榈酸链(C₁₆H₃₂O₂)取代,分子量较小,溶解性略有差异。
DPPG-NA常用于多囊脂质体(如DepoFoam™技术)的制备,而DSPG-NA更适用于普通脂质体。
与DOPG的区别:
DOPG(二油酰磷脂酰甘油)的硬脂酸链被油酸链(C₁₈H₃₄O₂)取代,含有双键,分子流动性更高。
DSPG-NA的饱和结构使其在膜稳定性和药物包封率方面更具优势。


相关产品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