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PS,1,2-二棕榈酰-sn-甘油-3-磷脂酰丝氨酸
CAS:145849-32-7,1,2-Dipalmitoyl-sn-glycero-3-phospho-L-serine
别称:
16:0 PS
|
性状:
白色粉末
|
分子式:
C38H73NO10PNa
|
溶解性:
水、DMSO、DMF
|
储存:
-20°C,避光
|
纯度:
95%+
|
保质期:
1年
|
运输条件:
低温运输
|
应用:
脂质体和纳米颗粒的制备
|
温馨提醒:
仅供科研,不能用于人体实验
|
产品描述
磷脂双分子层结构:
DPPS具有一个亲水性的磷酸丝氨酸头部和两条疏水性的脂肪酸尾部,这种结构使得它能够在水溶液中自发形成磷脂双分子层。
亲水性头部朝外与水相接触,疏水性尾部朝内相互聚集,形成稳定的膜结构,为药物载体提供了结构上的稳定性。
较高的相转变温度:
DPPS具有较高的相转变温度(Tm),通常在40°C左右。这意味着在低于40°C时,DPPS主要处于凝胶相(Lβ),膜结构较为刚性;而在高于40°C时,DPPS进入液晶相(Lα),膜流动性增加。
这种相行为特性使得DPPS在药物载体中能够在不同温度下保持稳定的膜结构。
小工具
快速订购



产品问答
DPPS如何增强药物载体的稳定性?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DPPS作为一种存在的脂质,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生物体的毒副作用较小。
这使得DPPS作为药物载体的组成部分时,能够减少载体对生物体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调节药物释放:
DPPS可以通过调节脂质体的流动性和渗透性,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这种调节机制使得药物载体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释放药物,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电荷特性与稳定性
负电荷特性:
DPPS的极性头部是磷酰-L-丝氨酸,其中丝氨酸的羟基与磷酸基团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磷酰丝氨酸。
这种负电荷特性使得DPPS能够与带正电荷的分子(如阳离子脂质、蛋白质)发生静电相互作用,从而增强药物载体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促进药物的细胞摄取。


相关产品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