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微泡与脂质体区别?
瑞禧生物2025-04-11   作者:wff   来源:
字号大小:

脂质微泡是由脂质分子形成的气泡,通常包裹空气或惰性气体,如氮气或全氟烷气体等。它们具有脂质单层或双层稳定包裹的结构,能够在体内保持稳定,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目标组织。脂质微泡的外壳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包括蛋白质、表面活性剂、脂质、聚合物和聚电解质多层膜等。

脂质体 

脂质体是由卵磷脂、神经酰胺和胆固醇等制得的脂质体(空心),其双分子层结构由磷脂分子的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在水中自发排列形成。这种结构使得脂质体能够包封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成为药物输送的载体。

脂质体 

脂质微泡与脂质体区别:

一、结构差异

脂质体

脂质体是一种由卵磷脂和神经酰胺等制得的脂质体(空心),具有的双分子层结构与皮肤细胞膜结构相同。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在25~1000nm不等。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

脂质微泡

脂质微泡是一种由脂质分子形成的气泡,通常包裹空气或惰性气体。脂质微泡的气体核心被脂质单层或双层稳定包裹,能够在体内保持稳定,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目标组织。脂质微泡的粒径通常较小,适合用于超声造影成像和靶向药物递送。

二、功能与应用差异

脂质体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和Lymph 定向性,能够缓慢释放药物,提高药物稳定性。脂质体还可用于制备疫苗、酶、免疫调节剂等药物载体以及遗传基因载体等。

脂质微泡

脂质微泡主要用于超声造影成像,通过超声波振动产生回声信号,帮助医生观察和分析目标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脂质微泡还可用作靶向药物递送的载体,通过表面修饰实现与特定细胞或组织的结合,从而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效果。

三、其他差异

脂质体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形态、粒径及其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稳定性等方面的检测。

脂质微泡的质量控制则更注重其粒径分布、稳定性以及超声造影效果等方面的评估。

 

总的来说,脂质体内腔是水相,磷脂是双层。脂质微泡内腔是气体(通常是全氟烷,也可以是空气、氮气等气体),磷脂是单层。脂质体和磷脂微泡都可以载药或荧光标记,疏水药物或荧光标记在磷脂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