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禧支持脂质体主动载药和脂质体被动载药定制
瑞禧生物2024-11-15   作者:wff   来源:
字号大小:

脂质体是脂质自组装形成的双层(单层)和/或同心多个双层(多层)封闭中心水腔的闭合球体结构。脂质体的粒径范围从30nm到微米级,磷脂双分子层膜厚约为4~5nm。脂质体的基本成分通常为双亲性磷脂和胆固醇,双亲性磷脂形成双分子层结构,胆固醇支撑并维持双分子层结构。常用的磷脂是鞘磷脂和甘油磷脂,皆拥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区域。在水性环境中,磷脂分子在疏水相互作用力和其他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驱动下,自发排列成脂质体。而胆固醇的作用是促进脂链的堆积和双分子层的形成,降低双分子层的流动性,减少水溶性药物的跨膜转运。不仅如此,胆固醇还能减少脂质体与体内蛋白的相互作用,减少磷脂的流失,从而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

脂质体 

(1)主动载药技术

主动载药,是将制备完成的空白脂质体与药物溶液混合,在磷脂的相变温度下孵育,药物即可通过扩散作用跨过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均匀分布在脂质体的内水相中。主动载药的原理是离子梯度。制备方法有:硫酸铵梯度法、pH梯度法、蔗糖八硫酸酯离子梯度法、葡萄糖酸铜离子梯度法、醋酸钙离子梯度法等等,这些方法都是将脂质体的内水相和外水相形成离子梯度,再通过离子梯度将药物自外水相主动载入到内水相中。但该法仅适用于弱碱性或酸性药物,而且只能在药物不具有电荷的情况下渗透。

 

(2)被动载药技术

被动载药技术指在制备脂质体时,脂溶性药物与磷脂一起溶于有机溶剂,水溶性药物溶于水性介质中,直接制备得到含药脂质体,即为被动载药技术。被动载药时,一般是脂溶性药物包载在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上,而水溶性药物包载于脂质体内水相中。药物包载的位置与药物的释放行为有关,内水相的药物在脂质体破裂时释放,而双分子层上的药物,脂质体破裂时,药物依然包载于脂质体破裂后的脂质碎片上,随着脂质碎片的降解从而实现缓慢释放。

 

脂质体在实验中的优势

(1)脂质体的结构与细胞膜极其类似,使其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脂质体可以保护药物在到达病灶部位前不被酶降解,同时药物通过物理包载的形式“隐藏”在脂质体内部,可以提高药物稳定性。

(2)双亲性磷脂形成的双分子层表面,可以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手段,与配体或者其他功能基团进行结构修饰使脂质体具有组织靶向性,实现靶向递送。

(3)通过改变双分子层表面的电荷,可用于DNA、RNA药物的包载和递送,例如阳离子脂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