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E-PEG 掺杂脂质体的自组装机制及结构表征
瑞禧生物2025-02-13   作者:ZJ   来源:
字号大小:

脂质体作为一类具有前景的纳米载体,用在化合物递送等多领域。DSPE-PEG 分子由亲水头基(磷酸乙醇胺)、疏水尾链(二硬脂酰基)及柔性亲水的 PEG 链段构成。在水性环境中,脂质体自组装起始于疏水作用驱动。DSPE 的疏水尾链为避开水相,自发聚集、相互缠绕,形成内核;亲水头基朝向水相,构建起初步双层膜结构。PEG 链段则发挥独特功效,其高亲水性伸展于水介质中,产生空间位阻效应,有效阻隔脂质体间的相互碰撞、融合,维持脂质体个体稳定性;同时,PEG 链柔性摆动,调节组装进程,利于形成大小均匀、分散性良好的脂质体。当体系温度、浓度、pH 等条件变动时,分子间作用力微妙变化,驱动自组装持续动态调整,促使脂质体达能量最低、最稳定状态。

DSPE-PEG 掺杂脂质体的自组装机制及结构表征 

结构表征手段

1. 动态光散射(DLS):准确测定脂质体粒径及其分布。利用光散射原理,检测脂质体颗粒散射光强随时间变化,换算出粒径数据,直观呈现脂质体大小是否均一,追踪制备过程中粒径演变,为工艺优化指引方向。

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提供脂质体高分辨率微观形貌。借助电子束穿透超薄切片样本,清晰成像脂质体双层膜轮廓、内核形态,揭示内部结构精细细节,明晰 DSPE-PEG 在膜上分布状态,辅助判断组装成效。

3. 核磁共振(NMR):剖析脂质体化学结构。通过监测不同原子核磁共振信号,准确定位 DSPE-PEG 各官能团化学位移,明确分子链构象、基团间相互作用方式,从分子层面阐释自组装机制。

4. 小角 X 射线散射(SAXS):解析脂质体内部有序结构。利用 X 射线小角度散射规律,探测脂质体周期性结构信息,量化双层膜厚度、间距等参数,为结构模型构建提供关键数据。

DSPE-PEG 掺杂脂质体的自组装机制及结构表征 

理解 DSPE-PEG 掺杂脂质体自组装机制、准确表征其结构,为定制个性化脂质体、提升载化合物效率、增强靶向性夯实基础。未来,融合多学科技术,挖掘自组装细节,有望开发更多功能脂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