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作为一类纳米材料,因其光致发光(PL)光学性质受关注。油溶性 CdS 量子点在发光二极管、生物标记等领域展现出潜力,而其合成方法与表面修饰策略对 PL 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在合成方面,常见的有热注入法、胶体化学法等。热注入法是将镉前驱体快速注入到高温的含硫溶剂体系中,瞬间成核,能准确控制量子点的粒径大小与分布。粒径越小,量子限域效应越明显,这直接关联着 PL 性能。依据量子限域理论,较小粒径使 CdS 量子点的能级间隙增大,发射光波长蓝移,荧光峰变窄且强度提升;反之,粒径增大则红移,荧光强度降低。胶体化学法操作相对温和,通过调节反应时间、温度及前驱体浓度,同样能调控粒径,塑造PL 特性。
表面修饰是全方位重塑油溶性 CdS 量子点的 PL 性能。未修饰的量子点表面存在大量悬空键,易引发非辐射复合,致使荧光猝灭。采用有机配体修饰是常用手段,像油酸、油胺等。油酸凭借羧基与 CdS 表面镉离子配位,形成稳定包覆层,有效钝化表面缺陷,减少电子-空穴对的非辐射复合,PL 荧光量子产率大幅跃升,发光更稳定持久;油胺则利用氨基配位,调节量子点表面电荷分布,优化电子传输效率,使荧光发射峰更为尖锐,提升发光单色性。
此外,引入功能性基团修饰还能拓展 PL 性能应用场景。例如接上 PEG 链段增强水溶性与生物相容性,用于生物成像时,荧光标记物不仅保留强发光性能,还能准确靶向细胞、组织;连接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对的基团,构建能量转移体系,调控量子点 PL 发射波长,适配不同光电器件需求。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50/50, MW:25000的应用2025-04-18
羧基封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50/50 分子量30000的特性2025-04-18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分子量40000(50:50比例)的应用2025-04-18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羧基 50/50 分子量4000的优缺点2025-04-18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50K(50:50比例) PLGA50K 50/50的特性2025-04-18